这里相言字召之。

一枚常常写诗拍照不写词的词作。

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,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。
悲凉之雾,遍被华林。

关于

《<姚庄在望>阅读理解》

这阵子训练阅读理解的赏析,觉得可以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,于是就有了这个,虽然只这篇阅读理解的部分自己做的答案,虽不完善,请多指教

姚庄在望

王剑冰
    我顺着一条万里茶路走来。当年苏轼一定也如我一样惊奇,中原这样的地方,怎么那么多茶馆。从驿道上走过,会有茶亭等你。走过去了,就有了念想。苏轼五走茶路后,完全喜欢上了这个地方,后来就呆在了这片广阔天地。
    我已经看到了“姚庄在望”的牌坊,它就像一个亲人一样守望在庄头。一望无际的田野,麦子一层层涌动。油菜已经结籽,幸福地匍匐着。桐花开得正艳,一咕嘟一咕嘟的香气从花嘴溢出。我就在这丰满而芬芳的四月走入了郏县一个诱人的村镇。走进来我就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喜欢上这个地方了,这个地方充满水气啊!
先看到一条河,河的名字叫运粮河。我恍惚看见昨天的欢畅与热闹:两岸绿波,满河清漪,一只只船儿载着号子悠悠而来。船夫到了这里就非得要上岸歇会儿,为的是一壶茶等在那里,自然还有一桌友情。人不管熟不熟,只要一碗清香兑上,就啥都有了。两棵虬曲的老槐,是姚庄人从洪洞大槐树迁徙时带来的。现在依然开着年轻的花。
    我弄不清苏轼曾在哪个地方坐过,但我知道他一定看到了远处的莲花山。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看到的是一片烟霞,那是三郎庙一长溜的街面,里里外外坐的都是人,老人、年轻人,男人、女人,红光滋润,说着笑着,围定一堆茶碗,自在开怀。茶碗里始终有水,溢散出田野的香气。人们说着老槐树,说着运粮河,说着河边的玉泉亭。泡茶的水就来自地下甘泉。过去苦的时候喝果叶子,也觉得好。几家水厂在这里扎根,泉水就流到了四面八方。村里人说,这里的人长寿,就因为茶,喝到老死,死了还要后人上坟的时候,供一碗茶。现在这个镇政府所在的村子,还有十来位百岁老人。
    茶屋里有人谈天、下棋,也有人围定两个老汉,一个老汉用的是捡来的石子,一个用的是碎瓷碗片,在画的格子里斗智,人说那是乡村的古老玩法,叫摆山。摆山好,摆得山一般的威猛壮势,碗片响起,石子拍处,一群叫好声,而后一群的沉默。只有新添的茶在缭绕升腾。
    堂后的炉火正旺,水壶像一排小碉堡,吱吱呜呜,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。一些水溅出来,快活地发出噗噗嗤嗤的笑声。一人手搭一条毛巾,提起这把,放上那把,忙个不停。
    茶客不只是来自本土,外乡外县都有,更有外省的。就为这个氛围,即便不喝,就那么坐着也是一种享受!融入其中,你似也被那茶香感染,如苏轼一样坐下不愿离去。
    姚庄人好客,给你上大块红牛,大个火烧,大碗饸饹。惊喜中刀叉叮当,牛头宴开张,直让人想要赤膊上阵。蒜瓣、大葱、辣椒,吃得你大汗淋漓,热血贲张。痛快处谁来两声梆子,中原文化就搅缠在了一起。走了还让你带去烧兔、烧鸡,说是都要尝尝。
    有钟声响起,那是村里的南北清真寺。一个村子就有两座寺院,将一个地方和谐成一方净土。正逢寺里一个节日,远方的人来往走动,无论认识与否,都热情相迎,留下喝茶吃斋。
     听说多少年姚庄人都安居乐业,无盗无抢,也无上访告状。村里的大道就叫民族团结大道。姚庄主事的人说起来,眉飞色舞,同现在那些眉头不展的截访者形成对比。茶与酒不同,酒越喝越燥,茶越品越静。茶不上头,茶只入心。有见喝了酒闹事的,没闻品了茶找茬的。人都像一棵棵植物,不住地接受文明的滋养,而后心胸博大,叶脉深广。因而姚庄安静。见一门上对联:甘泉古韵流芳远,文化新风润物长。
    走时又经过那两棵祖槐,在“吃杯儿茶”的叫声中,槐花洒落下来,纷纷扬扬,一地雪白。有些落到碗里漂成茶花,构成姚庄特有的味道。
    再经过那座母亲样守望的牌楼,念叨“姚庄在望”四个字,慢慢就念叨成了“姚庄在旺”。(有删改)

(1)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?请简要分析。
(2)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。

个人回答:

(1)作用:1,以诗意的笔触写来到的村镇口,开门点题,引出文中心“姚庄”和“姚庄在望”的牌坊    2,提到茶路茶馆,表明姚庄悠久的茶文化传统和底蕴   3,各类景物描写,表现出姚庄的景色秀丽优美    4,“这个地方充满水气”给人留下幻想的空间,”苏轼“作为感官视角的线索,为下文对姚庄令人喜爱的描写做铺垫

(2)表达特色:1,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,生动形象地写出姚庄茶坊市井的热闹景象,具有鲜活的生命力,给人以理想的真实感,和淳朴的村镇风情     2,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,吸引读者的眼球,营造出欢快的氛围,与姚庄浑然一体


评论
热度(5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召之南棠 | Powered by LOFTER